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8月, 2008的文章

七佛滅罪真言

出自「大方等陀羅尼經」世尊因文殊師利法王子的請求,而說過去七佛曾誦過的咒。一個人造了四重五逆罪,不僅後世受極大苦報,現世也不得平安,為了消滅罪障,最宜持誦七佛滅罪真言。 
 經文原載真言:離婆離婆諦,仇呵仇呵帝,陀羅離帝,尼呵羅帝,毘摩離帝,莎呵 民間傳誦版本:離婆離婆帝 求訶求訶帝 陀羅尼帝 尼訶囉帝 毗離尼帝 摩訶伽帝 真尼伽帝 薩婆訶

原梵文發音 1. RIPARIPATE  2. KUHAKUHATE  3. TRANITE  4. NIGALATE  5. VIMARITE
6. MAHAGATE  7. JAMLAMCAMTE  8. SVAHA 1. RIPARIPATE ----- 用第一神通滅罪。
 2. KUHAKUHATE ----- 用魄力破除因業滅罪。 
3. TRANITE ----- 用智慧謀略滅罪。
 4. NIGALATE ----- 用去除紛爭與名位滅罪。 
5. VIMARITE ----- 用去除口業與驕氣滅罪。
 6. MAHAGATE ----- 用大行動與大魄力滅罪。
 7. JAMLAMCAMTE ----- 用去慾、去名利、去情緒滅罪。
 8. SVAHA ----- 成就吉祥。 原經 大方等陀羅尼經護戒分卷第四 北涼沙門法眾於高昌郡譯 時文殊師利。即從座起偏袒右肩。右膝著地而白佛言。世尊若比丘。於世尊去世之後若毀四重。若比丘尼毀犯八重。若菩薩若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。若毀如是一一諸戒。所犯重罪當云何滅。佛言嗚呼善哉文殊師利。乃能請問如是等事。汝慈悲勝故能發是問。汝若不發是問。我終不說彼惡世比丘所犯之過。善哉善哉文殊師利。汝今諦聽當為汝說。我去世後若有惡律儀比丘毀四重禁。默然而受檀越供養而不改悔。當知是比丘必受地獄苦而無疑也。我今當出良藥救彼比丘重病。若我去世後毀四重禁羞不發露。汝今諦聽當為汝說。 離婆離婆諦(一)仇呵仇呵帝(二)陀羅離帝(三)尼呵羅帝(四)毘摩離帝(五)莎呵(六) 文殊師利此陀羅尼。是過去七佛之所宣說。如是七七亦不可數亦不可計。說此陀羅尼救攝眾生。現在十方不可計不可數七佛。亦宣說此陀羅尼救攝眾生。未來不可計不可數七佛。亦宣說此陀羅尼救攝眾生。汝今請問陀羅尼義。我已說竟。以此陀羅尼經。救攝未來世惡律儀比丘。令其堅固住清淨地。

聖六字增壽大明陀羅尼經

聖六字增壽大明陀羅尼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詔譯 如是我聞。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尊者阿難有大疾病。佛自知已即詣彼所。敷座而坐告阿難曰。汝今諦聽我有六字大明陀羅尼。能消災患增益壽命。汝若受持非但自身。復令四眾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。長夜安隱遠離眾苦。 復次阿難此六字大明陀羅尼。七十七俱胝佛。并六大威德師同所宣說。六大師者。一如來應正等覺。二帝釋天主。三多聞天王。四持國天王。五增長天王。六廣目天王。如是聖賢異口同音。說陀羅尼曰。 難底黎難底黎難覩哩(去)都摩哩半拏哩俱[口*闌]致(引)摩度摩帝(引)娑嚩(二合引)賀 (引)    佛告阿難。此六字大明章句有大威力。若復有人王法難中驚怖。大水難中驚怖大火難中驚怖。賊劫難中驚怖冤家難中驚怖。眾惡難中驚怖鬪戰難中驚怖惡曜難中驚怖。如是諸難害身之時。一心稱念大明章句。擁護某甲令得解脫。作是語已是諸眾難速得消除。 復次阿難若諸有情。患諸疼痛頭痛項痛眼耳鼻痛。牙齒舌痛脣口頰痛。胸脇背痛心痛肚痛。腰痛胯痛遍身疼痛。及瀉痢痔瘻風黃痰癊諸惡重病。如前稱念大明章句。佛大威德令一切日月星曜。羅漢聖賢發真實言。與某甲弟子應作擁護。息除災患令得安樂。所有刀劍毒藥。虎狼師子蚖蛇蝮蝎。諸惡禽獸皆不為害。瘧病不著亦不中天。乃至阿波娑摩囉部多毘舍左。鳩盤茶等一切鬼將。悉皆遠離不敢為患。 復次阿難若諸有情鬼魅所著。連年積月而不捨離。以此真言加持於線繫患人手。時金剛手大藥叉主。以忿怒力破鬼魅頭令作七分。又令大智舍利弗大神通目乾連。持戒羅睺羅及汝阿難陀。皆來擁護令得安隱。若不爾者須彌山王。離於本處大海枯竭。日月墮落大地崩裂。如來應正等覺無有妄語。阿難此六字大明陀羅尼。神通威德得未曾有。若隨喜聽聞。是人恒得長壽無病眾惡不侵。何況受持讀誦書寫供養。是名成就最上增益之法。阿難聞已信受奉行。 聖六字增壽大明陀羅尼經

六祖壇經

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門人 法海 編集 後學 德清 勘校          自序品第一     時,大師至寶林,韶州韋刺史與官僚,入山請師;出於城中大梵寺講堂,為眾 開緣說法。師升座次,刺史官僚三十餘人、儒宗學士二十餘人、僧尼道俗一千餘人,同時作禮,願聞法要。大師告眾曰:『善知識!菩提自性,本水清淨,但用此心,直了成佛。善知識!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。』惠能嚴父,本貫范陽,左降流于嶺南,作新州百姓;此身不幸,父又早亡,老母孤遺,移來南海;艱辛貧乏,於市賣柴。    時,有一客買柴,使令送至客店;客收去,惠能得錢,卻出門外,見一客誦經。惠能一聞經語,心即開悟,遂問:「客誦何經?」客曰:「金剛經。」復問:「從何所來,持此經典?」客云:「我從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。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,門人一千有餘;我到彼中禮拜,聽受此經。大師常勸僧俗,但持金剛經,即自見性,直了成佛。」    「惠能聞說,宿昔有緣,乃蒙一客,取銀十兩與惠能,令充老母衣糧,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。」「惠能安置母畢,即便辭違,不經三十餘日,便至黃梅,禮拜五祖。」    祖問曰:「汝何才人。欲求何物?」    惠能對曰:「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,遠水禮師,惟求作佛,不求餘物。」     祖言:「汝是嶺南人,又是獦獠,若為堪作佛?」     惠能曰:「人雖有南北,佛性本無南北;獦獠身與和尚不同,佛性有何差利?」     五祖更欲與語,且見徒眾總在左右,乃令隨眾作務。     惠能曰:「惠能啟和尚,弟子自心,常生智慧,不離自性,即是福田。未審和尚教作何務?」     祖云:「這獦獠根性大利,汝更勿言,看槽廠去。」     惠能退至後院,有一行者,差惠能破柴踏碓。     八月餘日,祖一日忽見惠能曰:「吾思汝之見可用,恐有惡人害汝,遂不與汝言,汝知之否?」惠能曰:「弟子亦知師意,不敢行至當前,令人不覺。」    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:「吾向汝說,世人生死事大,汝等終日只求福田,不求出離生死苦海,自性若迷,福何可救?汝等各去自看智慧,取自本心般若之性,各作一偈,來呈吾看。若悟大意,付汝衣法,為第六代祖。火急速去,不得遲滯;思量即不中用,見性之人,言下須見,若如此者,輪刀上陣,亦得見之。 」     眾得處分,退而遞相謂曰:「我等眾人,不須澄心用意作偈,將呈和尚,有何所益?神秀上座,現為教授師,必是他得。我輩設作偈頌,枉用心力。」 ...